离子注入技术的特点
离子注入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:
(1)离子注入技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:原则上,任何元素都可以注入到任何基体金属之中。元素种类不受冶金学的限制,引进的浓度也不受平衡相图的限制。离子注入的金属表面可以形成平衡合金、高度过饱和固溶体、亚稳态合金及化合物、非晶态,还可形成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新的相及化合物。离子注入通过碰撞级联、离位峰、热峰等机制使注入层晶格原子发生换位、混合,产生密结的位错网络。与此同时,注入原子与位错的交互作用,使位错运动受阻,注入表层得到强化。尽管离子注入到金属表层的初始深度很浅,通常为 0.1 μm左右,但离子注入常表现出一种神奇的性能,即它能使金属表层所产生的持续耐磨损能力达到初始注入深度的2-3个数量级。离子注入形成的表层合金不受相平衡、固溶度等传统合金化规则的限制。比如铜和钨即使在液态下也难以互溶,但用 W+ 注入银可得到1%钨在铜中的置换固溶体。用这种方法可能获得不同于平衡结构的特殊物质,是开发新型材料的非常独特的方法。
(2)可控性和重复性好。可以通过监测注入电荷的数量来精确测量和控制注入元素的数量,也可以通过改变离子源和加速器能量(即改变注入离子的能量大小)来控制调整离子注入层的深度和分布。
(3)离子注入具有直进性,横向扩展小。通过可控扫描机构,不仅可以实现在较大面积上的均匀化注入,也可以实现在很小范围内的局部改性,特别适用于像集成电路那样的微细加工技术的应用。
(4)通过磁分析器分析注入束,可得到纯的离子束流。在束流注入时,通过扫描装置,可使注入元素在注入面上均匀分布。
(5)离子注入时的靶温和注入后的靶温可以任意控制,低温和室温注入可保持注入部件的尺寸不发生变化。此外,由于注入工艺是在真空中进行,因此靶材工件不氧化,不变形,不发生退火软化,表面粗糙度一般无变化,可作为工件的最终工艺。
(6)离子注入可获得两层或两层以上性能不同、不易脱落的复合层。注入原子与基体金属间没有界面,注入层不存在剥落问题。且注入是在高真空(10-4 Pa左右)和较低温度下进行,注入层薄,基体不受污染,也不会引起热变形、退火和尺寸的变化。
(7)加速的离子可通过薄膜注入到金属衬底内,这种技术被称为离子束混合和离子束缝合技术。它可使薄膜与衬底界面处形成合金层,使得薄膜与衬底牢固粘合,实现辐射增强合金化与离子束辅助增强粘合。
(8)采用离子束辅助增强沉积技术,在蒸发和溅射过程中伴随离子注入,可改善镀膜特性。由于离子注入技术具有上述特点,因此这一技术一出现,就引起诸多行业和领域的高度重视,并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,离子注入还存在一些缺点:
(1)对金属离子的注入,还受到较大的局限。这是因为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,注入离子繁多,组织结构、成分复杂,注入能量高,难于气化等特殊难题;
(2)注入层较薄,一般<1 μm。如金属离子注入钢中,一般仅几十至二三百纳米;
(3)离子注入只能直线行进,不能绕行,对于形状复杂和有内孔的零件不能进行离子注入;
(4)目前还有一些特殊的物理问题需要解决。譬如高剂量注入时的溅射和升温,溅射腐蚀,注入过程中的优选溅射,高剂量注入元素浓度的修正,复杂形状工件的注入技术(倾斜注入、转动注入、以及注人后的溅射影响)等;
(5)离子注入设备造价高,影响推广应用。